对于绘本,我们往往过于纠缠图片和文字孰轻孰重的问题,却忽略了孩子本身对于绘本的需求。让孩子爱上绘本,把绘本当故事讲给孩子听。结合绘本特点,我总结了五种孩子喜欢的讲故事方法,你也可以试一试。
直读故事
直读文字并不简单,需要你熟悉故事情节,掌握故事节奏和韵律,并用适当的语气读出故事的味道。如《我们要去捉狗熊》的文字:
“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哎哟,野草!高大摇摆的野草。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
窸窸窣窣!窸窸窣窣!
……”
文字以韵文朗诵诗的方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绘本如果不按原文去读,往往会失去语言原有的韵味。读者读这个故事时要以轻快明媚的语气,传递给孩子既欣喜又担心的感觉。读拟声词时,老师要尽量形象具体,让幼儿通过对语言的模仿增加对生活的体验,扩展现有的经验。
另外,如诗歌、散文之类的韵文,直读更能达到效果。原汁原味地直读,能让孩子通过你的语言和语气体验故事情节的原有意境,从而引导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讲故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讲故事的人只需熟悉故事,然后可根据故事的特点、自己的理解尽情发挥。当然,这类故事的主讲人一般是长辈,他们的神情和语气使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享受着亲情。《大脚丫跳芭蕾》《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童话和民间故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讲述。
体验故事
体验故事就像无需排练的绘本剧表演。如《晚安,猫头鹰》的文字:
“猫头鹰想睡觉了。
蜜蜂嗡嗡飞,嗡嗡嗡、嗡嗡嗡……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
鸽子总唠叨,咕咕咕、咕咕咕……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幼儿由于缺少生活经验,简单地直读文字很难使他们体会到吵吵嚷嚷睡不着觉的感觉。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一起学各种动物鸣叫,让幼儿体验这种嘈杂的感觉。角色扮演的绘本表现方式能让幼儿亲临其境般感受到绘本的有趣和可爱。
运动故事
还有一类特殊的绘本,《从头动到脚》《可爱动物操》等,可以通过运动的形式表现绘本,增强了孩子们的动作协调性、观察力和倾听能力。
以《从头动到脚》为例:
“我是企鹅,
我会转头。
你会吗?”
“这个我会!”
我一边读一边转头,有的孩子开始跟着我做。
“我是长颈鹿,
我会弯脖子。
你会吗?”
开始有孩子小声跟我说: “这个我会。”跟我一块弯脖子的孩子比刚才多了。但孩子们似乎对“脖子”不是很清楚,把脖子当成了腰。我笑着说:“我的脖子在这儿!”并示范了一下,孩子们马上就做对了。
重复几次之后,教师可适当增加动作难度:
“我是鳄鱼,
我会扭屁股,
你会吗?”
“这个我会!”
我顺时针转三圈,再逆时针转三圈。孩子们也跟着乱扭屁股,错了也没必要纠正,可以多示范几次,让孩子们慢慢感觉。
和孩子们一边慢慢读着,一边开心做着。从中,孩子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储存了生活经验,对孩子来说很有益处。
画故事
我先将故事讲给孩子听,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形状游戏。比如《一起玩形状游戏》,两人一组,规定其中一个孩子先画一个三角形,传给另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任意添加变成另一个图形,再讲给这个孩子听。还可以变成三人一组、四人一组……孩子在这种锻炼中学会了合作,试着用图画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跟着线走》《小蓝和小黄》等绘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述。
绘本怎么讲,其实并无定式,重要的是让绘本真正成为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中感受到乐趣。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爱上绘本,爱上阅读,真正从中受益。(作者:河北省邢台县教育局副局长 樊青芳)